基因检测信息泄露怎么办_基因检测信息泄露

hacker|
165

基因检测会不会暴露我们的隐私?

只需一根头发、一点唾液或者一滴血,就能预测人体罹患癌症、老年痴呆、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近年来,基因检测发展迅速,可以通过分析DNA来诊断人们是否有可能患有家族遗传病。

基因含有人体大量信息,是人固有的更大隐私,保护基因隐私是每个人的权利。这些基因隐私一旦公开,可能会给一个人的工作,升学、医疗、保险,生活乃至生存造成不良后果,导致基因歧视。因此,基因隐私的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利用DNA 来破案, 你肯定多少有所耳闻。通过DNA 信息的对比,警方能够有机会破解一些多年悬案,比如著名的“白银连环杀人案”,就是通过Y染色体DNA确定了可能有作案嫌疑的家族。

但通过基因破案会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也让很多人颇有微词,因为基因信息的规范性还亟待厘定。

如果你留意国外新闻,可能听说过美国一个臭名昭著的罪犯——金州杀手(也有其他称呼如“东区强盗”和“原始夜行者”),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他制造了至少12起谋杀案,50起 *** 案,100多起盗窃案件。

这样一个穷凶极恶之人,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逍遥法外。因为在几十年间,警察虽然收集了很多资料,包括作案者的DNA 信息,但在数据库中始终匹配不到对的样本,负责的警官把寻找DNA 匹配的过程称为“大海捞针”。

“预知未来”的大骗局?揭开基因检测的神秘面纱!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

预测未来并不是想准确的将它呈现出来

预测未来有时候是为了改变未来

《未来简史》中就提到过基因定制。

在孩子出生以前,医生通过技术将基因改变,将父母所希望孩子具备的基因通过技术改变,这个孩子就会长得更漂亮,跑得更快,更加聪明 ,活得更久,甚至不生病。随着时间的改变,基因会出现问题,再次进行修复,然后一次一次再继续下去。

事实上,现在从技术角度来说,基因定制已经可以实现了。但是从伦理、道德角度来说,暂时不能令其合法应用。

那是因为,一旦开放了“人类基因编辑”的大门,首先涌入的必然是社会上流阶级的权贵及拥有巨额财富的富人。

他们可以凭借这项技术改善自己家族的基因,让自己的孩子具有更强壮的体格、更姣好的样貌、更出色的记忆力和智力,以及更强的抗病能力,更久的寿命。

这就是著名科学家霍金最后一部遗作《大问题的简答》(2018年10月16日出版)中所提到的“超级人类”,他甚至预言:一群超级人类将通过基因工程,甩开其他人类,最终接管地球。

虽然靠技术定制孩子的基因还尚未被认可,但依靠基因检测技术预测未来却开始受到人们追捧。

一口唾沫就能知道孩子以后是郎朗还是博尔特,结合基因特性,有针对性的报兴趣班,有针对性的培养,精准教育,帮助孩子成为人生赢家,简直太完美了。

一口唾沫就能告诉你有什么遗传病,以后容易得什么病,长相会发生什么变化,从而提前预防、提前选择应对 *** ,让自己比同龄人健康又美丽。

这么厉害的技术,随便上网一搜就能找到,简单方便,价格只有两三百。一顿饭的钱就能用技术预测未来,简直是心动不如行动。

打开购物APP搜索基因检测,会发现许多项目的付款人数都是成百上千的,而里面的项目也是五花八门。有祖源分析、运动基因、营养代谢、健康风险、遗传性疾病、皮肤特性、心理特质等等。

而其中,针对孩子的基因检测是更受欢迎的。

现代的父母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商家表示,通过对孩子基因的检测,能够检测出孩子 *** 智商、情商、性格、语言、绘画、音乐等天赋,孩子的优势基因,为未来孩子的培养提供方向,但结果准确度无法计算结果,需要“你自己去判断”。

操作的 *** 也比较简单,付款后卖家会将采集工具邮寄给买家,买家只要按照 *** 在孩子口中采集唾液并邮寄回去,等待几天,即可获得检测报告。

基因检测是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通过与基因库的对比,分析它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情况,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可以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或在已经发生恶性疾病的情况下,确定有无特定药物靶点,使治疗方式的选取更加精准。

利用唾液中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可以进行检测。理论上讲,DNA可以从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中提取,这其中就包括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其具有代谢旺、更新快、易脱落的特点,可以自然脱落到唾液中,这样的细胞具有完整的人类基因组DNA序列。相对于抽血检测,唾液检测具有无创、方便采集、便于运输且规避法律风险的优势(大多数商业基因检测公司不具备医疗资质,抽血检测可能涉嫌违法)。正常情况下,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说明集取唾液,便可以进行基因检测。

但是事实上,基因检测的范围是有限的。

通过基因检测预测疾病风险,有一定的可信性,但在国内在临床上能放开使用基因检测技术的,只有NIPT(无创DNA产前筛查)、药物代谢基因检测、遗传病诊断和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及肿瘤诊断与治疗这几类项目,并且只能在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或检验机构进行。商业性质的基因检测事实上存在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可行程度较低。

通过检测基因了解孩子的体能、乐感、绘画、智商、情商情况可以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这些内容涉及到相当复杂的机理,以目前的技术条件,人类在蛋白质层面上尚没有将其发生机理搞清楚,深入基因层面就更不可能了。

很多人可能抱着算卦的心态来做基因检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事实上,做基因检测还存在着隐私泄露的风险。

我们在进行基因检测的时候都要把自己采集的唾液交给基因检测公司,让这些公司掌握了我们的基因数据,但事实上这些公司并没有权力获得我们的基因数据。

随意将自己的基因数据交出去,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我们不确定这些公司将基因用在什么地方,一旦信息泄露,不只是自己,可能还会给子孙后代带来麻烦。

技术带给我们更好的体验,但是普通人对技术的认识程度有限,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利用。未来随着技术更快的发展,隐私泄露可能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定要慎重再三,如果有需要,就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咨询,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基因交出去。

基因检测会泄露我们的隐私吗?

只需一根头发、一点唾液或者一滴血,就能预测人体罹患癌症、老年痴呆、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近年来,基因检测发展迅速,可以通过分析DNA来诊断人们是否有可能患有家族遗传病。

基因含有人体大量信息,是人固有的更大隐私,保护基因隐私是每个人的权利。这些基因隐私一旦公开,可能会给一个人的工作,升学、医疗、保险,生活乃至生存造成不良后果,导致基因歧视。因此,基因隐私的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早在十几年前的2001年,美国就曾发生过一件哄动一时的诉讼。拥有4万名员工的北圣菲铁路公司从部分雇员中采集血样,进行基因缺陷检测,进而将基因检测结果作为雇人的基础。此事引发轩然 *** ,人们纷纷指责该公司的基因歧视。在美国,有39个州规定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保险条款是非法的。有15个州规定不允许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解雇职员。

最近,美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怪才”克雷格·文特尔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文章更是给基因检测行业的隐私安全扔下一颗“炸弹”:从DNA序列中,通过机器学习的算法,人们可以反推知道,这份DNA序列的拥有者是什么肤色,有着什么颜色的瞳孔,甚至声音如何。

在过去,美国的一些基因检测公司曾与和药企展开合作,根据消费者的基因数据进行疾病基础研究,当时他们曾做出声明,消费者的基因信息都是匿名化的,不会泄露隐私。文特尔的这篇文章无异于打了这些声明的脸。

我国在2015年发布了《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审批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2014年颁布了《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这两个法律性文件在国家层面对我们的遗传信息进行了保护。但目前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官方指导文件或者行业协会的指导文件对基因检测的隐私保护进行规定。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留一个心眼,注意自己基因隐私的保护。即使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也应当选择正规的机构,在合同中明确自己基因隐私的安全,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我们的基因信息谋取不当利益。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