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Q币被盗案,看刑法如何保护虚拟财产
2002年5月Q币面世。
当时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互联网公司、 游戏 公司在推广自己的虚拟币,只是普遍因法律属性不明、难以被认定为“财产”),难以受到法律保护。
加密货币(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面世以来遇到的各种问题和争论,虚拟币当时也都遇到过,从 是否具有货币属性 , 是否会对金融秩序产生冲击 , 是否属于“虚拟财产” , 是否应受法律保护 ,到 窃取虚拟币属于盗窃、诈骗还是(后来的)计算机类犯罪 。
最突出的就是偷 游戏 币、角色、道具、装备、点卡等等,算不算偷。
2006年的两个盗窃案把这种争论体现得淋漓尽致,裁判思路直接影响10年后出现的比特币之类的虚拟货币被盗案。
深圳: *** (附随Q币)盗窃案
2006年1月13日,深圳南山法院审结一起盗窃案。
二被告人共计盗取、卖出 *** 号码130余个,获赃款70000余元。其出售的 *** 号码还拖带价值2654元的Q币及 *** 游戏 币。
之一,法院认为“ *** 号码”不是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公私财物”。
第二,法院认为“ *** 号码”是一种通信工具的代码,理由是:
上海:Q币 *** 盗窃案
2006年6月26日,上海黄浦法院审结一起“Q币 *** 盗窃案”,法院认为二被告盗窃Q币 *** 商持有的Q币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基本案情
M公司是Q币和网易一卡通 *** 商。
2005年6-7月期间,孟某通过互联网,在广州市利用黑客程序,获取M公司登陆腾讯、网易在线充值系统使用的账号和密码。随后与何某盗窃了价值约259万的Q币和 游戏 点卡。
M公司发现被盗后,立即通过腾讯在网上追回来月1.5万个Q币(价值约116万),还有约1.7万个Q币和点卡没追回(损失约143万)。
二人到案后,孟某家属帮助交付8000元、何某家属交付26万元,用于抵扣赃款。侦查机关将其中的约143万损失发还给M公司,多余款项退还交款人。
争议焦点
本案争议有五个争议焦点,虽然现在很多问题已解决,但2006年时都还是难点:
法院观点
如何计算网上秘密窃取Q币和 游戏 点卡的盗窃数额,因当时没有明确规定,法院分析后按「腾讯、网易公司和M公司的实际交易价格」计算,即259万。
法院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分析,有两个原因:
法院认为,Q币和 游戏 点卡体现 *** 公司提供服务的劳动价值:
*** 环境是对现实生活的虚拟, *** 中充斥着大量凶杀、打斗、抢劫、盗窃等在现实生活中被法律禁止的虚拟行为。
如果 *** 环境中的虚拟行为没有危害现实生活中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则不是需要刑法来规范的行为。
但是, 如果虚拟行为对现实生活中刑法所保护的客体造成危害构成犯罪,就应当受刑罚惩罚 。
湖北学生入侵电商平台隔空盗走73万,此事中涉及到了哪些法律问题?
湖北3名大学生使用非法手段入侵电商平台隔空盗走73万元,案件发生后,3名大学生已经被武汉洪山分局警方抓获。据悉,3名大学生的行为已经涉嫌盗窃罪和非法控制计算机系统罪,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案件的细节以及3名嫌疑人将面临的法律责任!
大学生非法入侵电商平台盗取73万元
嫌疑人张某某、赖某某、曾某都是福建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3个人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在某电商网站上进行了IP跳转,在案发期间分4次入侵网站,将73万元分批盗走。3个人盗取巨额财物后,他们觉得将这笔巨款直接转入自己的银行卡不安全,需要找个“洗钱”团伙, 于是他们找到了另外两名嫌疑人,在一家酒店内现场交易,将非法取得的73万元按60%分成转入各自的银行卡内。
3个人的行为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系统罪和盗窃罪
3名嫌疑人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知识非法修改电商平台的系统数据 ,对网站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 已经构成了“非法控制计算机系统罪”;3个人非法入侵平台后,又造成了平台损失高达73万元,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系统罪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涉嫌“盗窃罪”,盗窃数额特别巨大的,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3名嫌疑人的盗窃金额高达73万元,在刑法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范围,等待他们的将是漫长的刑期!
这起案件的发生让人觉得非常痛心,3名犯罪嫌疑人都处在青春年华,本应有大好前程, 但在巨额利益面前没有把持住自己,酿成大错。
关于国内外的计算机犯罪的案例,以及它们的相关情况分析
1.2003年金融计算机 *** 犯罪典型案例-人民日报 (2003年12月8日)
[人民日报]
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轻松破解数道密码,进入邮政储蓄 *** ,盗走83.5万元。这起利用 *** 进行金融盗窃犯罪的案件不久前被甘肃省定西地区公安机关破获———
2003年11月14日,甘肃省破获首例利用邮政储蓄专用 *** ,进行远程金融盗窃的案件。这起发生在定西一个乡镇的黑客案件,值得我们多方面关注。
他将犯罪的目光瞄准了邮政储蓄,利用 *** 窃取了83万余元,最终难逃法网……
10月5日13时12分,定西地区临洮县太石镇邮政储蓄所的营业电脑一阵黑屏,随即死机。营业员不知何故,急忙将刚刚下班尚未走远的所长叫了回来。所长以为电脑出现了故障,向上级报告之后,没太放在心上。17日,电脑经过修复重新安装之后,工作人员发现打印出的报表储蓄余额与实际不符。经过对账发现,5日13时发生了11笔交易、总计金额达83.5万元的异地账户系虚存(有交易记录但无实际现金)。当储蓄所几天之后进一步与开户行联系时,发现存款已经分别于6日、11日被人从兰州、西安两地取走37.81万元,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10月28日向临洮县公安局报了案。
县公安局经过初步调查,基本认定这是一起数额巨大的金融盗窃案,随即向定西公安处汇报。公安处十分重视,立即制定了详细的侦查计划,组成专案组,全力侦查此案,并上报省公安厅。
面对特殊的侦破任务,专案组兵分两路,一方面在省、市邮政局业务领导和计算机专家的协助下,从技术的角度分析黑客作案的手段以及入侵的路径;另一方面,使用传统的刑侦 *** ,大范围调查取证。
专案组首先对有异常情况的8个活期账户进行了调查,发现都属假身份证储户。此时,技术分析的结果也出来了,经过大量 *** 数据资料的分析,发现作案人首先是以会宁邮政局的身份登录到了永登邮政局,然后再以永登邮政局的名义登入了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专案组对会宁邮政局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局系统维护人员张少强最近活动异常。暗查发现,其办公桌上有一条电缆线连接在了不远处的邮政储蓄专用 *** 上。专案组基本确认,张少强正是这起金融盗窃案的主谋。11月14日22时,张少强在其住所被专案组抓获。
经过审问,张少强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10月5日,张少强在会宁利用笔记本电脑侵入邮政储蓄 *** 后,非法远程登录访问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的计算机,破译对方密码之后进入操作系统,以营业员身份向自己8月末预先在兰州利用假身份证开设的8个活期账户存入了11笔共计83.5万元的现金,并在退出系统前,删除了营业计算机的打印操作系统,造成机器故障。第二天,他在兰州10个储蓄网点提取现金5.5万元,并将30.5万元再次转存到他所开设的虚假账户上。10月11日,张少强乘车到西安,利用6张储蓄卡又提取现金1.8万元。
至此,这件远程金融盗窃案告破,83.5万元完璧归赵。
为什么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竟然能够闯入邮政储蓄专用 *** ,从容地实施犯罪……
案子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索没有结束。
从5日案发,到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中间有整整23天的时间,足以让一名有准备的罪犯逃之夭夭。在这段时间内,邮政储蓄专用 *** 依然处在门户大开状态,如果张少强再起贼心,很有可能损失会更大。
张少强今年29岁,毕业于邮电学院,案发前仅是会宁县邮政局的系统维护人员,谈不上精通电脑和计算机 *** 技术。而邮政储蓄 *** 的防范措施不可谓不严:邮政储蓄使用的是专用的 *** ,和互联网物理隔绝; *** 使用了安全防火墙系统;从前台分机到主机,其中有数道密码保护。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张少强如此轻易得手。
分析整个案例,不难看出,是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局面。案发前,张少强私搭电缆,从来没有人过问,更没有人阻止,让他轻易地将邮政储蓄专用 *** 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而另一方面,临洮县太石镇的邮政储蓄网点竟然一直使用原始密码,不仅没有定期更改,也没有在工作人员之间互相保密,于是张少强很轻松地就突破了数道密码关,直接进入了操作系统,盗走了83.5万元。而且,当工作人员发现已经出了问题时,还认为是内部 *** 系统出了故障,根本没有想到会有 *** 犯罪的情况发生。
这件案子让我们警觉,使用 *** 的工作人员,甚至包括某些行业的专业人员在内,缺乏基本的 *** 安全防范意识,才让黑客有机可乘。
甘肃省今年已立案查处了51起 *** 犯罪案件。警方提醒:必须强化 *** 安全意识……
当前, *** 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已显得举足轻重。与此同时,从1986年我国发现首例利用计算机犯罪案件以来,涉及计算机 *** 的犯罪逐年大幅度上升。
据甘肃省公安厅网监处的马电行处长介绍,甘肃省近年来 *** 犯罪的数量几乎是成倍增长,今年已经立案查处了51起相关案件,而且据他估计,还有相当数量的案件当事人并没有报案。
在这些 *** 犯罪案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在张少强案结案之后,甘肃省公安厅网监处的叶弘副处长曾经感叹道:“我们处总共只有60多个 *** 警察,负责全省的 *** 安全工作,但是一多半的警力都浪费在抓一些简单的案子上面。”公众缺乏 *** 安全防范意识,重应用轻管理,尤其不重视 *** 安全问题。即使是某些涉及到民生的行业也是如此,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不执行,负责的管理人员保密意识不强,普通的工作人员又缺乏专门的安全防范知识,当犯罪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些都造成了 *** 领域内犯罪现象的急剧增长。
*** 安全专家把 *** 犯罪归纳为五性: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和巨大的危害性。张少强案也告诉我们, *** 联结的广阔性一旦管理不善,可能就成了它的弱点,即使这种管理不善是在一个偏僻乡村的网点,它也可能成为黑客进入 *** 核心的一条捷径。
如果 *** 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它的安全管理也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世界上之一例有案可查的涉计算机犯罪案例于1958年发生于美国的硅谷,但是直到1966年才被发现。1中国之一例涉及计算机的犯罪(利用计算机贪污)发生于1986年,而被破获的之一例纯粹的计算机犯罪(该案为制造计算机病毒案)则是发生在1996年11月2。从首例计算机犯罪被发现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无论从犯罪类型还是发案率来看都在逐年大幅度上升, *** 和类型成倍增加,逐渐开始由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犯罪向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的犯罪发展,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而后者无论是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还是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方面都远远大于前者。正如国外有的犯罪学家所言,“未来信息化社会犯罪的形式将主要是计算机犯罪,”同时,计算机犯罪“也将是未来国际恐怖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
其他相关文章:
;LogID=943
....................................................................
朋友就跟你找了这麼多啦,找得好辛苦呀,给分吧.
0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