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黑客大赛_中国学生黑客

hacker|
213

中国著名黑客人物有哪些?

小榕 中国CAD/CAM协会会员,高级程序员他的流光很强大,还有刀光雪影,涉世之初,小榕的工具是因为一个扫描工具。"流光"许多接触过黑客工具的无一不知道小榕的。小榕的名字在网上非常响亮,这倒不是因为他黑过谁,而是因为他发布了许多杀伤力巨大而又及易上手Hack工具。小榕轻易不出刀,他只负责提供刀具。

小絮 原名:李光务,广东廉江人,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中国匿名黑客,精通 *** 骨骸,曾参加过慈善会,打败过数不胜数的贪污公司的主机,原则是:你贪污的钱,我一定要从你口袋里拿出来捐给贫困的人们。没曾想过要害人的想法,小絮做小榕为的Boss时候,小絮才13岁。同样,李俊是他们的伙伴,在很早之前已经隔离了关系。

李俊 熊猫烧香病毒的制造者

李俊的父母一直在家乡一水泥厂上班,前几年双双下岗,他妈妈做了个小推车在街上卖早点,他爸爸则到了一家私人瓦厂打工。52岁的李俊妈妈陈女士说,李俊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玩电脑,没事就到网吧去玩,因为怕他在外面学坏,家里就给他买了台电脑。没想到到头来儿子却是因为“玩电脑”被警察抓走,陈女士感到悔恨不已。

李俊的父亲则说,四五岁时,李俊爱上了玩积木及拆卸家中的小机械,那时候,李俊将家中的收音机、闹钟、手电筒等凡是能拆开的物品,都拆成一个个零部件,歪着脑袋观察每个零部件后,又将零部件重新组装起来,恢复原样。如果闹钟再次走动或收音机能发出声音时,李俊往往会拍手大笑,自顾自庆祝半天。

李俊的弟弟李明比他小三岁,西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今年放寒假回家,他偶尔和哥哥提起最近他和同学都中过的“熊猫烧香”电脑病毒。哥哥听说后却一改以往的内向和谦卑,不屑一故地笑说:“这病毒没什么大不了。”当时李明并没有想到,他的哥哥就是“熊猫烧香”的始作俑者。

李明告诉记者,哥哥在上学时数学和英语非常优秀,尽管如此,哥哥还是没能考上高中,而是进了水泥厂里自办的一所技校(现已改名为“娲石职业技术学校”),后于2000年到武汉一家电脑城打工后,自己有了收入,但他很少给家人钱花。在李明的记忆中,哥哥从不找父母要钱花。有人曾对李俊说,李明是他弟弟,他应该给李明点零花钱。李俊总是很严肃地说:“钱要靠自己挣!挣不到钱的人,是无能的人。”

中国年龄最小的黑客:因为不想做作业黑掉校园网,如今19怎么样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现在已进入科技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走进我们的生活,比如所电脑、智能手机等等,这些人工智能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很多工作,达到了生活上的便利。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 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可以让人们很快的浏览到世界各地的风景,但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也会让我们的很多信息泄漏出去。智能手机只是其次,电脑就不一样了,电脑最怕的就是黑客的侵入。现在很多公司都是用电脑工作的,电脑里有着很多重要的文件,假如被黑客入侵,那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黑客,还有一些是专门成立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中国年龄最小的黑客,他只因为不想写作业,就自己黑掉了学校的互联网。过去很多年了,19岁的他现在怎么样了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年龄最小的“黑客”叫做汪正扬,是个00后,2001年出生的。在汪正扬读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当时很火的游戏, *** 农场的“偷菜”游戏。汪正扬玩这个游戏半年后,觉得越来越无聊,没有意思,就在网上查找资料,自己试着编写程序。

父母怕他会沉迷 *** 不爱学习,后来才发现儿子是喜欢计算机,想研究计算机,便给他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希望他可以好好钻研。但父母发现汪正扬黑掉了学校的互联网,只是因为不想写作业,父母便教育他,这样做是违法的不可取的,每个学生都要做作业,并不是因为你黑掉了学校互联网就永远都不用写作业了。

苦心钻研的汪正扬,才10岁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还买了 *** 主机,编写了独一无二的程序。后来的汪正扬建立了很多新的网站,还把一个有漏洞的昂贵商品改成了价值1元的商品,并在事后告知店主,哪里哪里有漏洞。汪正扬是很善良的,他喜欢在网上找漏洞,然后把漏洞暴露出来,再告诉网站,以便网站能及时修改漏洞,小小年纪的汪正扬技术已经很厉害了。

2014年汪正扬加入了360公司漏洞报告员的队伍,还在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发表演讲,同年,找出了360的一个漏洞。汪正扬不喜欢人们叫他黑客,因为他觉得自己与其他黑客不一样,他是来保护互联网运行安全的,他希望人们可以喊他为“白帽子”,而不是“黑客”。

如今19岁的汪正扬还在国外留学,在此期间他也会履行“白帽子”应尽的义务,将来他也打算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当然了,汪正扬父母的教育也是很好的,在父母的教导下,汪正扬才没有变成黑客。

微软捕获的之一个中国黑客-刘蝶雨

《成长》:微软捕获中国黑客刘蝶雨大约在5年前,即1998年夏天,李开复之一次来到北京组建研究院的时候,口袋里揣着微软公司雄心勃勃的计划:6年投资8000万美元,寻找到100个最杰出的研究人员。那时候他的身边只有两个人。他们在北京中关村希格玛大厦落了脚。

从那时到今天,积聚在北京微软研究院里的这些年轻人,渐渐让全世界感到惊讶。微软中国研究院已经改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聚集在希格玛大厦第五层里的年轻人已经有400多人。如今世界上之一流的5种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每100篇中有5篇是从这个研究院出去的。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来自中国的大学校园。

2003年初,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与畅销书作家凌志军一起探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群“微软小子”的成功之路,即他们如何从普通人成长为天才和大师的。这正是本书的主题。

发现了一个黑客,在中国!

“我们发现了一个黑客,在中国。”

2003年1月的一个早上,张亚勤来到办公室,打开电子邮箱,这一行字立即弹出来。

邮件来自微软公司总部的安全小组。该小组的职责之一是监视因特网浏览器在全球的运行情况,专门寻找“臭虫”,然后弥补,同时还要监视 *** 上面神出鬼没的“黑客”行踪。

对于微软公司来说,网上“黑客”的性质是不同的。有些“黑客”的确对微软抱着敌意,专门寻找微软软件产品中的“臭虫”,利用软件本身存在的漏洞,去攻击那些软件使用者。这种攻击带有极大的破坏性,还让微软公司难堪。另外一些“黑客”则纯粹属于“技术狂”,他们专找大公司产品的毛病。

“可以肯定他是一个中国的学生,”他们告诉张亚勤,“在湘潭大学读书,名叫刘蝶雨。”

湖南·湘潭大学·刘蝶雨

刘蝶雨坐在他的拥挤不堪的房间里,盯着电脑屏幕,目不转睛,已经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那上面是微软公司最得意的产品之一“因特网浏览器”。他知道他想找的东西就在那里面,他已经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可它为什么还不出来呢?……

他一边想,一边用手指敲击键盘。就在那一瞬间,“因特网浏览器”出了麻烦。

他咧开一嘴大板牙,嘿嘿笑了:“我破坏了它的规则,是不是?”

他身边有不少恨微软的人,看了他做的事情,不免大快人心。开心完了,又在猜测微软那边的动向。“真奇怪,”有个同学对他说,“微软还没有对你采取行动啊?”

正说笑着, *** *** 响了。他拿起来,就听那边有个声音说:“我是微软的。”

刘蝶雨当即目瞪口呆。

“也许你愿意和我们合作”

*** 这边真是微软的,叫林斌,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新技术开发部的经理。他接到张亚勤转发的邮件,按图索骥,很容易地找到了刘蝶雨。

“我们找你,没有什么特别的。”林斌感觉到对方的紧张,希望缓解气氛。

对方“啊”了一声,还是不说话。

林斌似乎想起了什么,赶忙自我介绍。说自己在北京,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一个工程师小组。

“啊,啊。”

“我只是微软的一个技术人员。”

“啊,啊。”

“我们的院长是张亚勤。他是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家。”

“啊,啊。”

“我曾经参加了视窗2000的 *** 。”

“那很酷。”对方终于说话了。

“我们对你的工作非常感兴趣。”

“啊。”刘蝶雨又不说话了。

“我们很想请你到北京来看看。也许你愿意和我们合作。”

“啊……”

“你寒假如果没有事的话就来吧。坐飞机坐火车都行。我们负责你的旅行费。”

“我很愿意。”刘蝶雨说,“也许吧。”

“他们是微软的吗?”

蝶雨放下 *** ,心里还在咚咚跳。他的之一个念头是:“这年头骗子太多啦。他们是微软的吗?”接着又一个念头:“就算他们是真的,到底为什么找我呢?该不是要把我关起来吧?”

蝶雨这样想着,之一次感觉到“黑客帝国”的惊险离奇。

实际上他不喜欢别人叫他“黑客”。“我没见过黑客。”有一次他这样说,“有的人把人家的网站都弄垮,叫黑客;有的人技术很好,也叫黑客。黑客的意思太多了,如果你认为黑客也是好人,那我就是黑客。”

说老实话,他完全是在不经意中走上这条路的,只是带着几分好奇、几分兴趣,还有几分想要证明自己能力的欲望。

事情是从2002年6月30日开始的。那一天,他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举了不少例子说明怎样发现一个程序中的错误。很多在刘蝶雨看来非常困难的事情,顿时变得简单了,就像文章作者说的,“并不需要你有多么高深的知识和多高明的技巧,你只要从特殊的角度去看它。”

“我也一定能做到。”刘蝶雨这样想。

他的思路屡试不爽,他在微软的“浏览器”上到处找,不停地找到“臭虫”,但是微软也在找他。现在,微软终于找到他了。

北京·微软亚洲研究院

林斌放下 *** ,就去找研究院人力资源部的经理王谨,请她安排刘蝶雨在寒假期间到微软亚洲研究院来实习。

“这些都可以是假的。我只认电子邮件。”王谨觉得自己似乎不能说服刘蝶雨,只好转回头来找林斌:“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有意思啊?他问你是不是微软的?”

林斌的 *** 再次来到湘潭:“你相信电子邮件,那很好,我们的电子邮件地址有‘微软’字样,这不会有假吧?”

春节过后,蝶雨终于来到希格玛大厦。

林斌致电微软总部,说他们要找到的“黑客”现在就在他身边。

“太棒了。”对方兴奋地说,“我们在一起开个会吧。”

“你们想要我做什么?”

林斌对他说:“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如果想继续在‘浏览器’上找‘臭虫’。我们总部的产品组可以和你合作。你找到漏洞,他们马上弥补,打包,然后再给你。你能得到最新的程序,还没有公布的。”

两个人正在说着,蝶雨的手机响了。那是他父亲从湘潭打来的。

“没问题,我很安全。”蝶雨对着听筒说,又抬起头看着林斌:“我觉得你们微软和外面说的不大一样。”

总部佩服得一塌糊涂

蝶雨开始工作了。连续7天,他在“因特网浏览器”上找到7个“臭虫”,一天一个,而且都是很难找到的。他自己很兴奋,微软总部的人更兴奋,惊叹“这个人怎么这么厉害”。

“他的工作简直太好了。”林斌说。

第八天,林斌给了蝶雨一本书,是专门讲怎样编写安全代码的。作者是微软公司产品部门的一个经理,在书中列举了程序员常犯的错误,极为精致周到,所以这本书成为微软程序员的必读书。

林斌说:“读读这本书,你能更好地发现程序员的弱点在哪里。”

蝶雨大喜,拿回去看了之一章,脑子里面马上有了新主意。他试图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直接深入到书的作者领导的那个小组中去。

林斌听了他的想法,觉得不会有结果:“书是他自己写的,他不会在他领导的小组里犯错误。”

但是蝶雨更相信自己的直觉。

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蝶雨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发起了他的“战役”。当他使用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个字母的时候,“浏览器”没有任何问题。他继续扩张到第二种方式,仍然没有问题。他一口气做下去,不断扩张出新的表达方式,字符串延伸到第81次,系统的毛病显示出来,他笑了,再接再厉,扩张出至少两百种变化,字符串形成前所未有的长度。结果发现,从第81种变化开始,一直到第100种,系统都会出现问题,最后他莫名其妙地进入一个银行的网页。

“真是太绝了。”林斌说,“别人的测试,只变化十几次、二十次,已经不得了。实际上他的变化是从0到200多次。就是在中间一个短暂的阶段,他发现了问题。问题报告总部,那边的人佩服得一塌糊涂。”

“这种测试,我们根本想像不到。”微软总部的安全小组回电说。

作者简介

凌志军:人民日报社主任编辑、著名记者和畅销书作家、法学硕士。主要著作有《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

“微软小子”的成长模型

1.他们的成长与优越的家庭背景没有任何关系。

2.严格的家庭教育与宽松的家庭教育都能使孩子成才,当然,这些微软小子无一例外希望有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

3.考试的“之一名”与后来的成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在学生时期?他们更多地处在第三到第十名的位置上。他们的座右铭是“不必在意名次”。

4.80%的人在中学和大学时期拥有广泛的兴趣,而不只是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他们用在背课本和做习题上的时间,大大低于同学中的平均值。

5.他们并没具有超越常人的智商,事实是,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情商都显示出比智商更重要。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6.他们全都在关键的时候遇到了优秀的老师,而这些老师之所以让他们难以忘怀,奥秘全在课堂之外。例如:教他们如何做人,教他们如何学习,告诉他们朝哪个方向发展。

7.作者还将“微软小子”称为E学生,即他们具有高情商(EQ),将学习视为乐趣(Enjoy),追求卓越(Excellence)。这显然与传统应试教育只注重开发学生智力,而忽视开发学生情商相悖。

中国最小黑客是谁 汪正扬个人资料简介

汪正扬,男,就读于清华附中,是北京市公安局、教委实施“网安启明星工程”校本课的小学员之一。

2014年9月举行的2014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年仅12岁的汪正扬现身,是中国年龄最小的黑客。

汪正扬称,愿意被称为“白帽子”,自己目的是帮助网站修补完善,不会用技术做违法的事。

中文名

汪正扬

出生日期

2001年

职 业

学生

就读学校

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